发布日期:2025-05-10 23:18 点击次数:122
“忽如一夜春风来”,AI浪潮强势来袭配资的利息,各大城市不约而同地展开了一场“较劲”。
开年以来,东莞凭借敏锐的产业嗅觉抢滩AI试验场:DeepSeek率先官宣接入东莞;MatChat大模型在松山湖造起科研创新范式;灵犀岛在滨海湾新区拔地而起;多场人工智能应用主题沙龙热火朝天……
3月19日,东莞“放出大招”,全国首个面向制造领域的城市级大模型中心——东莞市人工智能大模型中心(下称“人工智能大模型中心”)开服,吹响了“AI+制造”的转型号角。
在这场以AI为主角的产业突围战中,东莞有着“世界工厂”的智造哲学。
政策先行,顶层设计铺就转型快车道。2025年初,东莞市政府重磅发布一号文《关于加快推动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》,明确提出“高水平建设人工智能算力服务平台、人工智能大模型中心,统筹调度市内外N个智算资源”。
东莞智造再进化,离不开硬件支撑。人工智能大模型中心依托华为坚实的软硬件基础底座,通过“3+2”的基础模型体系(盘古视觉大模型、自然语言大模型、预测大模型、制造视觉大模型和制造知识体系大模型)和开箱即用的模型开发工具箱降低模型开发成本,推动模型上产线,打通企业AI应用的“最后一公里”。
东莞制造布局AI绝非偶然,而是源于强大的底气。在此前的数字化转型浪潮中,东莞1.4万家规上工业企业中累计认定120个智能工厂(车间),8448家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,占全市规上工业企业的60%,其中7家企业入选全省数字化优秀案例,约占全省六分之一。
在万亿级工业底盘上,东莞以“制造场景”为切口,率先构建差异化优势,不少莞企已开始“探路”并初见成效:拓斯达为工业机器人装上“AI大脑”、让机器人更智能;东阳光药业接入Deepseek,借助AI为药物创新研发提速;明惠电子装上“AI之眼”,让产品质检跑出“加速度”……
而在这场突围战中,中小微企业能否借势突围,将直接影响整体战绩。
中小微传统制造企业转型常囿于资金与技术门槛,人工智能大模型中心将通过四大路径破解困局:一是加速布局算力基础设施,形成东莞本地人工算力公共平台;二是打造多元应用场景,创新打造“算力+算法+行业”的行业大模型场景,发挥灯塔效应,联动头部企业形成可复制的“东莞模式”样板;三是培育开放生态集群,整合人工智能产业生态资源,降低试错成本,形成生态资源聚拢;四是引育前沿创新人才,形成大模型技术领导力、产教融合和应用创新的圈层,让更多中小微企业从“被动转型”转向“主动创新”。
要么用AI重新定义制造,要么被时代重新定义,这场产业突围战不是少数企业的独角戏,而是整个产业生态的集体进化。不入局就出局,算力即生产力,期待在“AI引擎”的引导下书写产业突围的“东莞答案”。
采写:南方+记者 何绮莹
图片:麦晴怡 资料图配资的利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