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日期:2025-08-02 23:18 点击次数:147
1930 年代初是圆谷英二职业生涯与人生轨迹的关键转折期。从改名背后的家族影响,到对有声电影技术的执着探索,再到因理念冲突辗转于松竹与日活的波折,这段经历不仅塑造了他的技术执念线上配资平台合法吗,更埋下了日后 “特摄” 概念诞生的种子。
改名风波:家族影响与 “英二” 之名的由来
1930 年,圆谷英一与妻子荒木真砂子(后改名圆谷真砂乃)的改名,背后暗藏家族渊源与长辈的推动:
改名的直接原因:英一改名 “英二”,主流观点认为与表舅圆谷一郎有关。一郎虽为英二母亲的弟弟(辈分上是舅舅),但仅年长 5 岁,两人自幼以兄弟相称。英二尊敬一郎,为体现 “兄弟” 关系,将 “英一” 改为 “英二”,与一郎的 “一郎” 形成排序呼应。幕后推手:这一改名建议实则来自英二的姑姑圆谷佳。圆谷佳热衷通过改名求吉利(如调整笔画数改善运势),不仅圆谷夫妇,家族亲友甚至友人中多人因她的建议改名。巧合与意义:英二原名 “英一” 发音易出错,常被念成 “英二”,改名反而贴合了日常误读;而妻子真砂子改名 “真砂乃”,也与这一时期家族改名潮一致。1931 年:家庭与事业的双重节点
1931 年对圆谷英二而言意义重大,家庭与技术探索迎来新起点:
展开剩余66%长子出生:4 月 23 日,英二与真砂乃的长子圆谷一出生,成为圆谷家族下一代的重要成员。有声电影的诞生:日本首部正式有声电影在英二所在的松竹公司诞生,激发了他对技术创新的热情。作为 “工科宅”,英二积极研究有声电影技术,针对杂音问题提出多种解决方案 —— 包括给摄像机遮音、建造隔音屋、“盗用” 歌声当背景乐,最终以 “影像与声音分开收录” 的方法,实质性解决了杂音难题。1932-1934 年:职场挫折与特摄的萌芽
英二在技术上的探索并未一帆风顺,反而因理念冲突接连遭遇职场危机:
松竹的挫折(1932 年):拍摄手法之争:松竹当时的古装戏完全照搬歌舞伎风格(如京剧式脸谱、唱腔),英二主张 “写实拍摄”,按人眼所见还原场景,结果因 “离经叛道” 遭社内排挤,待遇降低。跳槽日活:日活公司试图挖走松竹的犬塚稔团队(英二隶属该团队),承诺薪水翻倍。犬塚因上司质疑其 “编瞎话要加薪” 而愤然决定跳槽,英二因松竹环境恶化、跳槽条件优厚(薪资翻倍、无需搬迁),随团队转入日活。日活的困境与《金刚》的启发(1933-1934 年):日活的 “老问题”:日活与松竹风气相似,沉迷量产古装戏,对技术创新兴趣寥寥。英二自掏腰包研究银幕合成技术,却被嘲讽 “这种事该让洋人做”;且因 “高薪跳槽” 遭前辈排挤,被迫频繁请客。《金刚》的冲击:1933 年,美国电影《金刚》在日试映,英二获机会提前观看,被 “现实中不可能的影像” 震撼。他将胶片带回家逐帧研究,首次明确 “特殊摄影技术”(日后的 “特摄”)的概念 —— 通过玩偶逐帧调整动作拍摄,实现虚构生物的动态呈现。再次离职:1934 年,英二因古装戏拍摄手法与日活爆发争执,主动辞职,犬塚挽留未果。此次离职标志着他在传统电影公司的技术探索屡屡碰壁,却为日后专注特摄埋下伏笔。总结:技术执念与职场挣扎的早期轨迹
1930 年代初的圆谷英二,经历了从改名到职场辗转的多重波折。他对 “写实”“创新” 的技术执念,与当时电影界固守传统的风气格格不入,导致在松竹、日活接连受挫。但正是这些挫折,叠加《金刚》带来的启发,让他逐渐聚焦于 “特殊摄影技术” 这一未被发掘的领域。这段时期的探索与挣扎,成为圆谷英二日后开创 “特摄” 时代的重要铺垫 —— 他的技术敏感与不屈的创新精神,已在此时初露锋芒。
发布于:四川省